进程,线程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动态执行的过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是应用程序运行的载体。一个进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线程,各个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内存空间(也就是所在进程的内存空间,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块内存)

  • 假定工厂的电力有限,一次只能供给一个车间使用。也就是说,一个车间开工的时候,其他车间都必须停工。背后的含义就是,单个CPU(单核)一次只能运行一个任务。
  • 进程就好比工厂的车间,它代表CPU所能处理的单个任务。任一时刻,CPU总是运行一个进程,其他进程处于非运行状态。
  • 线程就好比车间里的工人。一个进程可以包括多个线程。
  • 车间的空间是工人们共享的,比如许多房间是每个工人都可以进出的。这象征一个进程的内存空间是共享的,每个线程都可以使用这些共享内存。
  • "互斥锁"(Mutual exclusion,缩写 Mutex),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读写某一块内存区域。
  • 某些内存区域,只能供给固定数目的线程使用。

抛开各种技术细节,从应用程序角度讲:
1、在单核计算机里,有一个资源是无法被多个程序并行使用的:cpu。
没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一个程序一直独占着全都cpu。
如果要有两个任务来共享同一个CPU,程序员就需要仔细地为程序安排好运行计划--某时刻cpu和由程序A来独享,下一时刻cpu由程序B来独享
而这种安排计划后来成为OS的核心组件,被单独名命为"scheduler",即"调度器",它关心的只是怎样把单个cpu的运行拆分成一段一段的"运行片",轮流分给不同的程序去使用,而在宏观上,因为分配切换的速度极快,就制造出多程序并行在一个cpu上的假象。
2、在单核计算机里,有一个资源可以被多个程序共用,然而会引出麻烦:内存。
在一个只有调度器,没有内存管理组件的操作系统上,程序员需要手工为每个程序安排运行的空间 -- 程序A使用物理地址0x00-0xff,程序B使用物理地址0x100-0x1ff,等等。
然而这样做有个很大的问题:每个程序都要协调商量好怎样使用同一个内存上的不同空间,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千差万别,使这种定制的方案没有可行性。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计算机系统引入了"虚拟地址"的概念,从三方面入手来做:
  1. 硬件上,CPU 增加了一个专门的模块叫 MMU,负责转换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
  2. 操作系统上,操作系统增加了另一个核心组件:memory management,即内存管理模块,它管理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相关的一系列事务。
  3. 应用程序上,发明了一个叫做"进程"的模型,(注意)每个进程都用完全一样的虚拟地址空间,然而经由操作系统和硬件 MMU 协作,映射到不同的物理地址空间上。不同的进程,都有各自独立的物理内存空间,不用一些特殊手段,是无法访问别的进程的物理内存的。
3、现在,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不关心底层的物理内存分配,也不关心 CPU 的协调共享了。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存在:有一些程序,想要共享 CPU,并且还要共享同样的物理内存,这时候,一个叫"线程"的模型就出现了,它们被包裹在进程里面,在调度器的管理下共享CPU,拥有同样的虚拟地址空间,同时 也共享同一个物理地址空间,然而,它们无法越过包裹自己的进程,去访问别一个进程的物理地址空间。
4、进程之间怎样共享同一个物理地址空间呢?不同的系统方法各异,符合 posix 规范的操作系统都提供了一个接口,叫 mmap,可以把一个物理地址空间映射到不同的进程中,由不同的进程来共享。
5、PS:在有的操作系统里,进程不是调度单位(即不能被调度器使用),线程是最基本的调度单位,调度器只调度线程,不调度进程,比如 VxWorks

操作系统的设计,因此可以归结为三点:
  1. 以多进程形式,允许多个任务同时运行;
  2. 以多线程形式,允许单个任务分成不同的部分运行;
  3. 提供协调机制,一方面防止进程之间和线程之间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允许进程之间和线程之间共享资源。